無情說法(良价禪師)

2014111613:32
 





    洞山良价禪師是會稽人,俗姓俞,初參南泉,後參溈山,
皆問:「如何是無情說法?」所謂無情,是佛教的專門用語,
泛指無思想、無感覺、無情感之物,如土木瓦礫等等。良价後
參雲岩禪師,依然問:「無情說法,什麼人能聽得懂?」雲岩
回答:「無情能聽得懂。」良价又問:「和尚你能聽得懂嗎?」
雲岩回答:「我若能聽懂無情說法,你就不會聽懂我說法了。」
良价問:「你為什麼聽不懂呢?」雲岩豎起拂塵,問道:「你
聽懂了嗎?」良价回答:「什麼懂不懂的,我什麼都沒聽到。」
雲岩於是說:「我說法你都聽不到,何況是無情說法呢?」良
价問:「無情說法,有什麼經典的依據呢?」雲岩回答:「你難
道沒讀過《阿彌陀經》嗎?此經不是說水鳥樹林皆演法音嗎?」
良价由是有悟,遂說渴曰:「也大奇!也大奇!無情說法不思議!
若將耳聽終難會,眼處聞聲始得知。」

  
  後來,良价辭別雲岩。雲岩問:「到哪裡去?」良价答:
「尚未決定。」雲岩問:「早晚還回來嗎?」良价答:「待我
有了住處再來。」雲岩說:「一去難得相見。」良价答:「難
得不相見。」良价走後,心中仍有餘疑,途中見水過影,乃大
悟,說偈曰:「切忌從他覓,迢迢與我疏;我今獨自往,處處
得逢渠。渠今正是我,我今不是渠;應須這麼會,方契得如如。」
意思是說,禪的至理切忌從他人那裡尋覓,從他人那裡尋覓,反
會與自己越來越遠。只有獨自了悟,才能與禪的至理化而為一,
處處相逢,才能契合真如本性。

  
  良价覺悟之後,至洞山倡導五位君臣法,即所謂「正中偏,
三更初夜月明前,莫怪相逢不相識,隱隱猶懷舊日嫌。偏中正,
失曉老婆逢古鏡,分明見面別無真,休更迷頭仍認影。正中來,
無中有路隔塵埃,但能不觸當今諱,也勝前朝斷舌才。兼中至,
兩刃交鋒不需避,好手猶如火裡蓮,宛然自有沖天志。兼中到,
不落有無誰敢和,人人盡欲出常流,折合還歸炭裡坐。」這裡所
說的「正」,是君位,指真如本體;所說的「偏」,是臣位,指
萬有事相;所說的「兼」,則指非正非偏,亦即中道。良价以此
分析真如本體與世界萬有的關係,亦作為不同的教授方法。正中
偏,指人唯見事相,不見真如;偏中正,指唯見真如,不見事相;
正中來,指真如本體的直指;兼中至,是體用雙行,理事合一;
兼中到,則指體用雙寂,理事俱眠。實際上,五位君臣是良价對
參學境界依次做出的劃分。

  
  洞山良价門下出了一位本寂禪師,當他初參良价時,良价問:
「叫什麼名字?」答云:「本寂。」良价問:「本寂,寂的是那
個?」本寂答:「寂的是不叫本寂的那個。」得到了良价的首肯。
後來本寂告辭,良价問何處去?本寂回答:「不變異處去。」良
份問:「不變異處豈能去得?」本寂回答:「去了也不變異。」
良价由此非常器重他。後來,本寂赴曹山說法,進一步發揮良价
的五位君臣,遂成禪宗的另一門風,史稱「曹洞宗」,也是中國
禪宗史上一個影響極大的宗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