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說無生話(龐蘊居士)

2014111913:48
 





  大唐元和年間(八○六~八二○年),襄州有位名叫龐蘊
的居士,是佛教史上的有名人物,有《龐居士語錄》流傳至今。
龐居士字道玄,生於儒家書香門第,卻自小感受世事塵勞,因
而立志求真見性,修行禪法。他曾以俗家弟子身分,先後參訪
著名禪師石頭希遷、馬祖道一,在希遷門下有所悟解,在馬祖
門下終於頓悟,遂成了馬祖的門徒,在馬祖門下呆了兩年有餘。

  
  龐居士並不是出家和尚,只是居士,他娶了妻,也生了子,
有一兒一女。在居士的影響下,妻子兒女們也都成了佛教的信奉
者,對禪法的見地絲毫不比龐居士差。居士參訪馬祖道一時曾
作了一首頌說:「有男不婚,有女不嫁,大家團圓頭,共說無
生話。」這話後來還真成了龐居士一家生活的寫照。居士的兒子
名叫龐大,長大之後只知躬耕隴畝,從來想不到要娶個媳婦;居
士的女兒名叫靈照,聰明機伶,每日編賣竹筐,補貼生活之用,
也從來想不到要嫁個如意郎君。真成了有男不婚,有女不嫁,一
家四口過著詩一般的田園生活。

  
  一家人中,女兒靈照的悟性較高,對禪法的理會也很深
刻,並且能把活潑生動的禪體現到日常生活之中。有一次,
居士間靈照道:「古人之道明明白白,百草的根莖也明明白
白,如何理解佛祖之意呢?」靈照說:「老大不小的人了,
怎麼還問出這種話來!」居士問:「你這是什麼意思?」靈
照回答:「百草根莖是明明白白的,佛祖之意也是明明白白的,
用得著誰說嗎?」另有一次,居士走過一橋時被絆了一下,倒
在地上。靈照一看,急忙走過來爬到居士身邊。居士問:「你
這是幹什麼?」靈照回答:「見父親摔倒,我特意來扶你。」

  
  光陰似箭,日月如梭,似乎只是倏忽之間,龐居士已成了
一位百頭老翁,步履蹦珊,彎腰隆背,大限之日即將臨近。龐
居士不想把死的權力交給自然,他要自已把握自己的命運,想
學名僧大德那樣自己選擇入滅的時機,來個端坐而逝。他把入
減的時間定在某天的正午,讓女兒靈照到室外觀察,自己則早
早端坐於蒲團之上,等著女兒報告正午時刻的到來。天將正午,
靈照入室對居士說:「天已正午,但有日蝕。」居士聽說有日蝕,
一時興起,出去觀看。原來上了女兒的大當,根本沒有日蝕。居
士急忙返回室內,只見靈照己端坐在蒲團之上,合掌入滅了。居
士大笑,說:「我的女兒真夠敏利。」於是決定推後七日入滅。

  
  州牧于(由+頁)聽到居士要入滅的消息,急忙趕來問候,想
要勸阻。居士說:「我但願空諸所有,不想實諸所無。人生世間,
不過如水月空花、泡沫幻影,沒什麼可留戀的。我死後,請將我
焚化棄撒於江湖之中。」言罷,枕著于(由+頁)的大腿死了。

  
  龐居士去世,兒子龐大正在田間勞作,龐婆婆急忙趕到田間
對兒子說:「你爹死了。」龐大一聽,哈哈大笑,掛著鋤頭也死
去了。

  
  龐婆婆連喪三位親人,一點也不悲傷,只說道:「你這小
子更愚蠢了。」燒化了兒子之後,龐婆婆向每一位鄉親告別,
然後隱居起來,不知所終。

  
  死亡是大自然賦與人的最終命運,人無論貴賤,最終都會
與死神為伴,與死亡共舞。長期以來,人類一直把死亡看作是
生命的最大限制,一直在尋求克服死亡障礙的辦法。從中國古
老的道教,到西方現代的哲學,死與生的問題一直是人們關注
的中心,一直困擾著無數勤於思考;勇於關注人類未來命運的
睿智之士。然而,死亡是人類的最終命運,無論人們作出多大
努力,終究難逃死神的一擊。面對死亡,人們只好悲天嘆命,
徒喚奈何,由此產生了痛苦、抑鬱、迷茫和恐懼,被迫在瑟瑟
發抖中迎接死神的到來。這影響了人類生活的快樂,使人一生
生活在恐懼的陰影中。

  
  佛教反對這種對待生死的態度,把死亡看作生命的一個必
要環節,看作極其自然的事。因而,他們面對死亡,以自然之
心待之。活著的時候便快樂地活著,死的時候則快樂地死亡,
其精神已超越了生死的限制,成了成功地把握自身命運的人。
上面的故事便是佛教對待生死態度的反映,實際上,它是要教
導人們:以快樂的態度對待生死,過一種愉快的生活,莫要被
死亡的恐懼打亂生活的節奏。龐居士一家的生活作風當時便得
到人們的讚賞,被人們看作是維摩詰大士的化身。